提起三国,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都知道曹操、孙权、刘备等重要人物,也总能说出几个三国故事来,如长坂坡、火烧连营、三英战吕布等等。
就拿最近网络上走红的一位小学女生来说吧,她借用三国割据政权之间的和战关系来类比眼下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通俗易懂,收获了大批网友的点赞。不能不说三国文化深入人心,影响深远。
那么后三国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提起“后三国”,那就鲜为人知了。其实关于三分天下的说法,很早就出现了。但直接使用“后三国”这个概念,则是牟发松在《魏晋南北朝的天下三分之局试析》一文当中提到的。
简单来说,后三国指的是:南北朝后期,随着北魏在永熙三年(534)的分裂,南北对峙转变成了南北三国鼎立。
这个后三国概念也是一个动态的。因为最初是东魏、西魏、梁(建康)政权的鼎立,继而演变成为北齐、北周和陈政权的三足鼎立。
之所以把这段时期称之为后三国,笔者认为无非是因为二者具有很多相似点。它们都是三分天下,最后三家归一。并且三国与后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斗争都很激烈,不分上下。
当然之所以称“后”,自然是为了和前者区别开来。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曹魏总体实力稍强,蜀汉与东吴相对较弱,当蜀汉与东吴联合起来,才能与曹魏相抗衡。当这种联盟关系被破坏时,曹魏就可以对它们各个击破了,首先被灭掉的是蜀汉政权,随后曹魏大军顺江东下,“一片降幡出石头”孙吴被平。
那么后三国的整体概况是什么样子的呢?
东魏、西魏、萧梁鼎立时,东魏由于所占的土地、资源都比西魏丰富,东魏在与西魏的较量当中,总是压西魏一头,但宇文泰也还是能固守住关陇地区,虽然洛阳始终控制在东魏手中。
早期的梁朝还能趁东西魏大战,派兵北伐。
但侯景之乱之后,梁朝名存实亡。原来三国互相制衡的格局被打破。东魏在这场动乱中获得了江淮地区,而西魏则占领了梁朝的雍州、汉东、益梁、江陵等地区,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最后,北朝的北周实力不断增强,灭掉了北齐。隋朝建立后,又一举平陈。
如果说夷陵之战是蜀汉走向衰败的关键之战,那么影响后三国的重要事件当属侯景叛离东魏引发的侯景之乱。
侯景在高欢死后,因为不服高澄执政而叛离东魏,接着梁不顾与东魏的多年和好关系,接纳了投降的侯景。
此后,引发了三国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高澄出兵镇压侯景,侯景抵挡不住,败逃入南梁。
高澄考虑到,打败梁政权,进入梁境内消灭侯景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说如果真的与梁发生大规模战争,只会使得侯景和梁关系更为密切。
这时的高澄另辟蹊径,寻求政治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那就是主动和梁“复求通好”,而双方一旦和好,就让生性多疑的侯景生疑。
结果,果然使得侯景生疑,侯景与梁的矛盾加剧,侯景起兵叛乱。侯景叛乱之后,梁政权迅速衰败,名存实亡,而西魏也捞到不少好处。就此,后三国政权实力随之发生改变。
正如陈寅恪指出:“侯景乱梁,不仅为南朝政治上的巨变,且在江东社会史上,亦为划时代的大事。”
总之,后三国时期,军事、政治、外交等各领域的斗争的精彩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三国时期。
之所以这段历史不那么被人所知,笔者想来,可能是缺少一部脍炙人口的《后三国演义》。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axuejiayuan.com/46075.html